“最强大脑”聚集!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考察团到访广州、深圳
“学校里现在有多少学生?学生参加内地高考还是香港高考?目前学生走读多还是寄宿多?”6月1日至2日,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到访广州、深圳,接连走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地,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以教育为平台
促人才双向流动
考察团此行最先抵达的两个考察点,都与教育有关。在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考察团一行现场听取了学校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并就学生在这两所学校就读的情况进行询问。
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黄晓琳告诉记者,2021年9月她曾到广州南沙了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两个大湾区教育项目的推进情况。
“当时学校还没有落成。此次来到南沙,这两所学校的顺利运作带给我非常大的惊喜。”黄晓琳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的成员,他们更多的是要发挥“智慧桥梁”的作用。
她说:“2019年,我们团队来到南沙,也是想了解粤港两地在合作中有哪些需求,看大家最关注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通过深入调研和与南沙当地专家沟通,大家提出方案,选择能够优先推动的方向,助力项目向前。”
在黄晓琳看来,当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的运作已达到当初预期。来自团结香港基金的助理研究总监郭凯杰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两所学校的参观体验,他表示,无论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还是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都展现了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优势互补的成果。
他说:“香港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与经验。当把这些经验推广到更大的平台,把校园管理的模式以及技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有机结合,对于人才培育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尝试,在未来大有可为。”
郭凯杰在香港长期从事青年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对于跨境教育合作有浓厚的兴趣,此次也是他首次跟随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到南沙考察。
他表示,香港与内地各省市之间如何实现更好的政策联动,如何在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如何有效吸引港澳青年到广州、深圳等城市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他还提到,从吸引人才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平台,不仅是粤港澳三地人才的流动,它更应该吸引全世界人才到大湾区来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真正的“人才港”。黄晓琳也表示,有了相互间项目的合作,通过项目带动发展机遇,自然能做到“引凤归巢”。
一直致力于粤港青年交流的“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何建宗对记者表示,随着粤港两地往来愈发通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合作办学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他还建议打通渠道,促进香港校区就读的学生,到学校所在的广州或者深圳的校区体验校园课程与设施。此外他还提到,当前香港调整了IANG签证的政策,除在香港留学的学生外,港校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也可申请IANG签证,申请前往香港工作。“我相信这对年轻人在大湾区发展会很有帮助和吸引力。”
看科创引领
触摸大湾区发展新脉搏
在深圳的行程中,考察团首站就来到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触摸发展新脉搏。
在前海展示厅城市新中心规划展厅,考察团在解说员的指引下,直观地领略前海这幅“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渐变过程。约6000栋1:1000的建筑模型,加上酷炫的3D技术,多维立体讲述了一个集山、海、林、城、岛、港、湾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事。
“前海发展速度很快,每次来感觉都有不一样的变化。”作为粤港澳三地智库专家考察团成员之一,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黄梓谦此次也随团来到前海。
谈及“故地重游”的感受时,黄梓谦被前海的魅力深深吸引,“尤其是2021年以来,前海提出进一步规划的蓝图,将空间进一步扩大,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不同的产业逐步面向国际。”
考察团一行紧接着实地走访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腾讯公司数字展厅,深入了解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圆梦体系,参观前海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成果,现场观摩比亚迪“刀片”电池、迈瑞便携式超声仪、优必选机器人等获奖专利展品。腾讯数字展厅科技感十足的AI交互体验也让考察团成员沉浸其中。
“我们经常说‘南金融、北创科’,因为深圳有很多创业的空间,而前海是一个有很多初创公司和许多年轻人都想来创业的地方。”在黄梓谦看来,前海提供诸多政策支持,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同时面向国际引入成熟的区域服务经验,是一片创业的优质土壤。
而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定位为“圆梦加速区”,为来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项目一期投入使用,空间由4.7万平方米扩展至13.9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家成长型企业,带动超过2000名香港青年创业就业。
“作为香港年轻的新一代,我也会身体力行去探索,让更多的香港年轻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共同建设好前海。”黄梓谦表示。
对于吸引港澳青年来前海创业,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回去我们将会进行一系列后续的研究,在政策研究、推动、宣讲等方面继续努力,让更多港籍青年更好更快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张志刚建议,可以多举办深港之间的交流团活动,促进两地人员的交流。
除了科技创新创业,深港合作也是此次考察团重点关注的领域。当天下午,考察团一行深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展示中心,俯瞰合作区全貌,观看合作区宣传片,详细了解相关重点项目、规划布局等情况。
团结香港基金会总裁李正仪在采访中表示,此次考察之行,让她深深地感受到深港合作巨大的潜力。李正仪致力于土地房屋政策方面的研究,她认为,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上,未来深港可以重点推动政策制定合作。应该进一步加强深港两地的信息互通,让港人更好地了解内地政策;加强人才、资源的流通,硬件和软件的互通。
湾区“最强大脑”聚集
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在考察之行开启之前,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合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在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团结人才队伍,汇聚研究力量,为粤港澳三地智库及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合作、聚力深化大湾区建设研究提供平台。
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智库间的合作,黄晓琳表示,这相当于把粤港澳三地的“最强大脑”集合在一起,“涉及任何的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在各自的优势与领域,集思广益,把大家的看家本领拿出来,探讨出最合适的结果。”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合会会长、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在谈及此次合作时也提到,以往高校之间的合作可能以科研方面的内容居多,但通过智库间的联合,将从政策层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规则融通提供更多的方案,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张锦华
校对:张锦华、郑俊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